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77【文教政策调整】 (第4/7页)
接受被汉人统治。 民族矛盾愈发激烈,此时还没有酿成暴动,但各种小冲突层出不穷,越族吏员阳奉阴违更是普遍存在。 一味压制,是压不住的。 只能增加教育投入,开办更多学校,让越族和苗族孩童学会说汉话、写汉字。这得经过一两代人,才能初见成效。 谈起教育,礼部尚书王调鼎说道:“海外几位总督,先后发来公函,请求在设立考场。类似于乡试,请朝廷给予举人名额,然后一起送到南京会试。” 首辅刘子仁说:“即便是最先占据的吕宋,也还在讨论筹建马尼拉大学。海外各地,连个大学都没有,就急着搞什么乡试,他们有那么多科考士子吗?” “有,”王调鼎解释说,“一是驻军的子女,二是原有的汉人。就拿巨港和三宝垄来说,那里的汉人已经繁衍两三百年,虽然改信绿教,却也在用汉字,富家子弟更是要学四书五经。” 众臣们一番讨论,赵瀚最终拍板:“给海外各总督辖地,总共十个举人名额。各地学子,在椰城考试,考出十个举人。这十人再来南京会试,单独设一考棚,给出一个进士名额。就叫……附榜。” 所谓“举人”,就是大学毕业生,海外没有大学,属于临时政策。 海外各地的汉人,总数也有二三十万了。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很少,但也得给他们一个盼头。专门为海外汉人,定十个举人、一个进士名额,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丁忧期满的费纯,如今是普通阁臣,他说:“设置海外科举附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