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59章 (第2/3页)
津两地日后的发展和形象。” “我觉得吧,应该将传统的纺织业、水泥业逐渐的淘汰掉,让这些产业搬迁到其它的地方去。” “而京津地区呢则是主要以汽车、机械、商贸、电力等产业为主,这些产业污染小,产值高……” 第2024章 矿业专营? 乾清宫内,弘治皇帝正在召集大臣给自己讲学。 这也是皇帝日常的必修课之一了,一般是召集翰林院的侍讲学士来给自己讲一讲一些历史、帝王之术、经典典籍之类的。 算是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一般能够给天子讲学的人那都是相当有水平的翰林院大学士,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的,至少也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了。 这能够进翰林院的那都是科举考试之中排名靠前的大才子,才华自然是不用怀疑的。 “古之帝王讲究勤俭节约,好学深思,治国讲究以仁义道德治天下,以孝治天下,不与民争利,劝课农桑,与民休养,自可成一代圣明之主!” 弘治皇帝听着侍讲学士将古之帝王的治国之道,脑海中也是在思索着。 这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话,为何朝代还会更迭? 这仁义道德、孝顺如果真的可以治天下的话,那为什么还需用法律? 说到底啊,这些不过是儒家历朝历代都在用来忽悠君王的东西罢了。 还是刘晋当初所说的是对的,朝代的更迭,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因为土地兼并的问题。 土地和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底层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艰难了,一旦来个风吹草动,天灾人祸什么的,这些老百姓立即就活不下去了,自然而然也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什么仁义道德,孝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