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984【工部还有配套发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84【工部还有配套发明】 (第3/6页)

题,这些问题正在一步步解决。”

    这种泥模铅板技术,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四十年,《字林西报》、《申报》最初就用这玩意儿。

    但它有着巨大缺陷:

    第一,泥模浇铸铅版时必定碎裂,因此泥模无法保存,属于一次性消耗品,不能重复浇铸铅版;

    第二,铅版虽然可以保存,但坚脆易折,使用或搬运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损坏了。

    后来的改进方法是,用特殊厚纸代替泥模,即纸型铅版。

    一套纸型,可以反复浇铸铅版十余次,而且便于长途运输。在南京排版印刷之后,只需把纸型运到北京,就可快速浇铸铅版再印,接着运去西安也能快速浇版印刷。

    一本书的印刷,只需几十套纸型,就能满足全国各地的需求,而排版工作只需要进行一次。还能多制造几套纸型,只要保管妥当,二十年以后也能拿出来用。

    谢富改进字模,工部改进铸字炉,接下来研发浇版技术。

    三种技术,可以完美配套。

    特别是浇版技术,那才是划时代的革命,书籍印刷成本可以降到无限低。

    泥模铅版,研发应该不难。但这种技术缺陷太大,也不知要花费多少年,才能进化为纸型铅版。另一個时空用了四十年,这个时空可能是二十年,也有可能要一百年以上。

    想继续进化成铜梓版,赵瀚肯定看不到。因为其前置科技,必须点亮照相技术(光学、化学)和电力技术。

    不管哪样,赵瀚都帮不上忙,他对印刷术一无所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