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77【文教政策调整】 (第6/7页)
额。你们怎么看?”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今朝的南北中榜比例,沿用自明朝,臣觉得不用更改。”首辅刘子仁率先发言。 阁部大臣,一大半都来自南榜,他们纷纷附和刘子仁。甚至有人说,南榜科举竞争激烈,应该酌情增加比例。 偏偏礼部尚书来自山东,王调鼎说:“比例虽同,但地域不同。更何况,中榜增加了广南省,北榜增加了玄菟省(吉林)。便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原则上也可以参加科举。臣建议,调整会试名额比例。特别是中榜,优秀士子越来越多。” 这次科举,来自四川和湖南的士子,考试成绩明显爆发。 特别是四川,就没怎么经历战乱,不但全省人口数一数二,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科举底子。成都县和富顺县的士子,今年考了十二个进士,中榜其他地区被卷得死伤惨重。 “要改。”赵瀚说道。 来自南榜地区的官员们,对此心有不甘,但也无法反对皇帝意见,只能对着王调鼎吹胡子瞪眼。 当然,赵瀚也做出妥协,增加下一届进士数量。 进士数量没有定额,是根据官职空缺来调整的,明朝每届进士在300人到400人之间。 大同朝廷疆域辽阔,所需官员也更多。下一届科举进士名额,增加至451人,零头那个给海外考生。 即:南榜进士225人(50%),中榜进士171人(38%),北榜考生54人(12%)。 南榜进士比例虽然降低,但总体进士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