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4 (第1/4页)
。” “商人图利,而少有家国天下之心,独善其身易,而兼济天下难。 所以可以顺势为之,以利诱导。 商人位低而家富,能吸引他们的无非升位而已。 但如东汉灵帝卖官鬻爵,实为下下策,有损国祚。” “而科举则不同。 若给予商人子弟入学读书,参加科举的名额,不但能换来他们的捐银,还能为朝廷扩大纳收英才的范围。” 大凉商贸繁盛,国库收入有相当一部分就来源于商人,与宋朝的情况特别类似。 而宋朝开放了商人子弟参加科举的限制,在大凉也会是迟早的事情。 而这一次就是一个契机,一个能带来双赢局面的契机。 “其二,要着手调控粮价,粮商此刻能漫天要价,无非一个字,‘缺’而已。 朝廷设常平仓,谷贱籴,谷贵粜,以此来稳定粮价。 但如今常平仓已空,无可粜之粮,就需另谋他法。” “成都府毗邻潼川府,赖都江堰庇护,常年粮丰,粮价稳而低。 而如今潼川府粮价数倍于成都府,若使人告知成都府粮商粮价,巨利驱使之下,他们定会携粮往来潼川府。 如此,米粮盈溢之下,则谷贵之难可解。” 夏敬越听越有意思。 对宁砚说的这两点,他觉得简直是妙之又妙。 朝廷几不用出力,仅仅是调动民间商贾就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他不禁开始佩服起萧旻的先见之明来。 此子果真有大才,潼川之行带上他,实在是明智之举。 “其三,以工代赈。 潼川府如今百废待兴,民房暂且不提,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