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璇玑仙子 (第2/4页)
眉开眼笑地看着他俩。正是刚才念到的发小——丁咚,丁余味。 丁咚可是包打听,蜀中八卦趣闻无所不知。 唐离问道:“那美人道姑什么来历,我看温刺史也在画舫上。” 丁咚笑道:“老九,看来你最近真是闭门苦读啊,连大名鼎鼎的璇玑仙子都不认识?” 说罢,轻摇洒金扇,摇头晃脑,娓娓道来:“最近成都西郊的妙真观来了一个美艳无双的女道士,法号璇玑,人称璇玑仙子。成都士林名士公认其美貌和才情: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 这位璇玑仙子来历不俗。她虽然出身寒门,但甚有才思,自幼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 在父亲曾悉心教养下,像所有的神童一样,她五岁能诵诗,七岁会作诗,很快就名声在外,被乡人称颂:“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七岁时作《蔷薇》诗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 这样的容貌和才华很快便惊动了当地的官员。一日春晚,温阁老慕名来到璇玑家中,想亲自一试她的才华,就以路上的江岸春柳,出了题。璇玑略一沉思,赋诗一首:“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自此,年方十岁的璇玑给温阁老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待到璇玑二八年华,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