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_寒门之士[科举] 第2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211节 (第2/7页)

无犹疑,但只为朝鲜一国便要出动无数兵力,粮草、人马、军饷……要朝鲜国出这笔钱,朝鲜国必然是出不起的。

    经过开海十年,国库中的银钱的确充盈了许多,加之朝廷为百姓经商提供便利,商税税制又加以完善,可一场战争的烧钱程度着实不容小觑。

    仅在宁夏打的一场哱拜叛乱,就足以令朝廷休养生息许久,大战之后再迎来大战,播州杨应龙又在蠢蠢欲动,作为阁臣,治理国家也像是一场生意,亏损太多就不适合做。

    申时行一贯沉稳,凡事不喜冒进,有他任首辅,内阁便仿如有定海神针一般。

    自万历十年张四维回乡后,内阁阁臣之间、内阁与六部、与六科虽常有冲突,但彼此间互谦互让,加之朝野内外俱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朝臣们也愿为之共同奋斗。

    所谓治世出能臣,说的便是这么个道理。

    柳贺这次辅在朝堂上已算是十分醒目了,但论为人处事,他仍是不及申时行老辣。

    柳贺这边刚和王锡爵商议过朝鲜战事,兵部尚书石星便至了,石星是自户部尚书转的兵部尚书,也是大明朝为数不多被下狱处死的兵部尚书,皆是因其在朝鲜之战的判断失误。

    战事仍未起,石星所想倒是与柳贺、王锡爵一致——这一仗,该打。

    开战是大事,柳贺虽觉得和倭国这一战不可避免,但倭国毕竟还未打到大明,还有时间仔细商议。

    张居正还在时,他便和张居正谈过倭国之事,借助开海之便,大明在倭国内部安插了不少人手,将倭国的动向及时汇报。

    倭国有多少兵马、其战力如何、使用的何种火器,大明未必事事透彻,却比倭国以为的更了解这个对手。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