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章 惰性 (第3/4页)
头其实是给美国大老板打工。 虽然韩国三星、现代等巨头在诸多行业做的不错,但长远来看,韩国企业必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走下坡路。 在财阀体制下,韩国的大企业高速成长是依靠本国资源和劳动力的压榨取得的,这种榨干全国资源供养财阀发展的模式是不可持久的。 同时,财阀归根结底还是姓“资”的,天生具备资本的逐利性,这使得韩国企业在传统制造业上无法与填好企业竞争,所以大量资金就流向了资本回报较高的电子产业,传统制造业逐渐萎缩,甚至连大宇这样的龙头企业都深陷破产风波。 而如今韩国非常红火的集成电路产业,也遭遇了来自天朝的白热化竞争。 在竞争中韩国企业损失惨重,几乎每一个细分的领域内,一直都是以天朝企业吞噬韩国企业市场份额而落幕的。 偏偏产业链高端的设计、设备等领域,又被美国intel、amd、ibm、赛灵思、ti、高通、英伟达、应材、科林、科垒等寡头垄断。 韩国集成电路企业面临既冲不破美国划定的天花板,自己的基本盘又遭遇天朝企业冲击的尴尬。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财阀能做的,当然就只有收购实力雄厚的欧美研发机构或雇佣欧美研发人员,这也从侧面暴露出了韩国本土研发力量的薄弱。 韩国财阀毕竟财力有限,一直在给华尔街打工,又没什么自己的技术积累,所以他们选择的突破方向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