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61章 (第3/4页)
军越来越多。 “李隆基昏庸无道,出此下策,埋下了后来天下大乱的隐患。比如安禄山就是一个杂胡,最后竟然做到三镇节度使,手握雄兵二十余万,大唐天下岂能不乱?不过哥舒翰对大唐甚是忠心,先前已经发觉安禄山图谋不轨,数次给李隆基递上奏折,劝说李隆基不要相信安禄山。只是李隆基已经被安禄山骗过,杨贵妃姐妹又时常在他耳边说安禄山的好话,是以李隆基看到哥舒翰的奏折之后,心中颇为不快,只是顾忌哥舒翰是军中名将,素有威望,不能与他翻脸,是以初时还会应付几句,好生安抚哥舒翰。后来哥舒翰中风,不能再带兵征战,只得回到家中养病。李隆基没了顾忌,再接到哥舒翰的奏折,不是置之不理,便是在折子上写几句讥讽之语,然后送还给哥舒翰。哥舒翰看了奏折之后,只能摇头叹气,常常对自己的子侄说道,安禄山若是不造反,老夫自己砍了自己的脑袋。 “待到安禄山大军南下,李隆基在杨国忠的撺掇之下,要哥舒翰到潼关抵挡叛军。哥舒翰没有法子,只得匆匆赶往潼关。边令诚冤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使得潼关军心不稳,不少军士偷偷溜走,还有一些人竟然投降了叛军。哥舒翰不愧是百战名将,到任之后将军务处置得井井有条,数次挫败了攻城的叛军,稳住了潼关的局势。安禄山对哥舒翰也是颇为忌惮,听说这位老将镇守潼关,他吩咐叛军先锋统兵大将,须得事事小心谨慎,不可轻易攻打潼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