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74【王爷贡士和女贡士】 (第2/6页)
! 此地科举,竞争太激烈了。 这个时空的明朝,总共80多位状元,其中12个状元出自吉安。特别是建文到成化的80年里,来自吉安府的状元,直接占了三分之一。建文二年,吉安府士子,包揽状元、探花和榜眼。朱棣上位,第一次科举,吉安士子包揽前七名。 吉安府的吉水县,十里之内,五個状元。 大同新朝还没建立,吉安府便最先搞义务教育。得益于优秀的科举传统,这里的山中穷苦百姓,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读书,小学辍学率是全国最低的,随便问一个街边的年轻人,都多半拿到了小学毕业证。 可中学的公费生名额有限,能公费读中学,都是万军从中杀出条血路的学霸。中学自费生更是多不胜数,甚至有码头苦力,吃糠咽菜供孩子自费读中学。 而大学公费生名额也有限,自费生的学费又高得吓人。 于是,吉安府每年都会涌现数量庞大的中学毕业生,能够考取吏员的毕竟在少数,剩下的就只能自己去找工作。 听说晋王在印度开国,读书人去了就做官,吉安府的士子群体迅速轰动。 若非印度实在太远,恐怕报名出海的就不止200人。即便目的地改在南洋,报名者恐怕都要上千,遥远海路吓退了绝大多数的心动者。 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过去,赵匡栐就暂时不缺官吏了,一个个全是宝贝啊! 等这两百吉安读书人,成功抵达印度并安定下来。他们有的会写信寄钱回家,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