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14节 (第1/11页)
第136章 秽书 历经十余日的实验之后, 亲力亲为的潘印川终于克服了实践中的种种困难,在人工挖掘的运河上实验了自己筹谋许久的治河思路。他引入外界的清水,掘开堤坝“以清刷浊”, 人为的填筑泥土收窄河道,利用湍急的水流冲刷河底的泥沙,降低河床的高度, 即所谓“束水攻沙”法。 如此反复冲刷之后, 河床的淤泥的确是大量减少,河水携带的泥沙量也随之降低。虽然时日尚短, 但效果已经颇为明显。全程旁观的穆国公世子大为激赏, 立刻派人请来了附近督造河工的主官,让他们一五一十将实验的结果记了下来, 签字画押,以做印证——这种实验现在还不醒目,但到了将来争论治水新方案的时候, 那就是朝堂上一锤定音的证据了。 一一验证完毕之后,恰好从四面调取的驿马也到了,穆氏热情洋溢, 邀请潘先生同车共乘, 一路疾驰迳入京城,直接以内阁大臣的名义将他介绍给了如今尚在办公的外务处。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临时机构的好处。内阁和六部要想引荐官员, 需要走流程发公文调印信, 拖拖拉拉倒十几次手,中间哪个程序出了问题都会被卡住;堪称官僚主义之集大成。而建立初始还没来得及立规矩和走流程的外务处, 则只要关键人物递一个条子,就能把名帖和文件一同办妥了。 当然, 这种效率有好也有坏;好处自是节省时间缩减流程,坏处么……现在最大的坏处就在于,穆祺必须提前找到张太岳,彼此对对口供,把之前的某些伏笔给填上——比如说,有关于“张翰林非常欣赏潘巡按”、“可与夏禹争功”的部分。 毕竟是合作了几年的上下级关系,世子的要求再古怪离奇,张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