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第10/23页)
歷。首先,苏女士描述的『妮妮』人格和快感体验,很可能是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形式。这种解离机制往往源于外部胁迫,它帮助个体暂时逃避恐惧和无力感,将痛苦转化为一种看似『有价值』的刺激。这种『价值感』并不是真实赋权,而是创伤的扭曲產物,可能强化了自我怀疑的循环。 「关于陈昊的引导,从苏女士的叙述看,还有静蓉转给我的资料,他的干预确实超越了专业界限,将治疗延伸到个人领域。这可能加剧了她的混淆,将创伤应对误解为『真实自我』的发现,从而强化了放纵行为。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归因于单一因素;陈昊的角色更像是催化剂,而非根源。真正的变化源于苏女士内在的创伤未愈。 「至于事业成功,这与性欲放纵或陈昊的引导并无直接因果关係。许多创伤倖存者展现出这种『创伤后成长』,就是在逆境中发展出更高的韧性和创造力。苏女士的职场成就,可能源于她本有的才华和适应力,而非放纵本身。相反,坚持这种『刺激』可能最终削弱她的长期福祉。我们可以继续探索这些联系,帮助苏女士区分创伤遗留与真实潜力。苏女士,您对这个解读有何感受?」 颖颖低着头,深深叹了一口气:「每次我感到空虚,或者想起被威胁的画面,『妮妮』就出来了。她让我觉得......只有那样我才有价值。现在和鐘涛zuoai的时候,我也会这样,可我知道,那不是爱。」她抬头看向我,「泽然,我对不起你。我知道你写的那些便签是娜娜偷偷给拿给我的,你想让我记起过去,可我怕我已经回不去了。」 徐医生点点头:「苏女士,你的坦白很勇敢。这些经歷让你感到分裂,但它们都是你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慢慢整合这些部分,找到真正的你。考虑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