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山海关攻防 (第5/8页)
远射武器之所及便是城防的边缘地带,城内有石炮,这个边缘地带至少在两百步到三百步之间。但城内清军很自信,在距离城墙两百步的地方才开始挖掘护城壕。两百步的范围,也就是城内石跑、弩炮可以有效射击的范围。 护城壕宽约五十尺,深二十尺,壕内铺设长短不一的竹刺、木刺。这种护城壕有五道,华山大军想在清军猛烈射击下,顺利攻到护城河,需要付出很大代价。 五道护城壕之后,就是护城河。护城河宽约十五丈,这是华山大军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护城河距离墙根还有四百五十尺。在护城河之后,还有一道更宽的护城壕。这道护城壕上设有转关桥。这种桥只有一根梁,梁的两端伸出,架在壕沿的横木上,当敌人行至桥上时,拉动机关使横木缩回,桥面便会翻转,令敌坠入壕内。 这道护城壕之后是瓮城和冯垣。瓮城是主城门外的半座小城,墙高七十尺。瓮城城门偏设,当城门遭到敌军攻击的时候,城楼上的守军也能射杀攻城敌卒。敌军一旦攻破瓮城,同样会陷入守军居高临下的四面夹击之。冯垣是用泥土夯实的矮墙,高约十五尺,守军伏在矮墙后,射杀翻越护城壕的敌卒。 在冯垣之后,就是拒马带。这条拒马带宽有十尺到二十尺,主要是阻挡敌军架设云梯。在守城士卒出入的地方,拒马和鹿砦都埋得比较浅,以方便守军移动,并加以显要标志,让城墙上的守军重点防范。 拒马带之后就是城墙根了。又高又陡的城墙虽然不利于敌军攀爬,但也是城上守军的射击死角。然而,清军利用一年多的准备时间,在城墙上修筑了大量的“马面”和楼台,弥补了这一缺陷。 马面突出城墙外侧,与城墙合为一体,守军可以居高临下射击,消灭城下死角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