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召宋应星、陈振龙进京  (第1/4页)
    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就驾崩了。    八月十一日的奏疏,这个时候朱由校已经是病重了,怎么可能会重视这件事情。    身为臣子,为君分忧,皇帝病重无法处理,难道大臣们不能处理了吗?    砰!    一直面色平淡的崇祯将奏疏拍在龙案之上,暴怒道:“这群狗官,只知道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丝毫不顾忌百姓死活,这种事情都不上报,陕西巡抚都是干什么吃的,三边总督、内阁又在做什么?”    怒骂了几句后,崇祯慢慢的平复了下来,陷入了沉思之中。    为什么会发生民变,因为吃不饱。    为什么吃不饱,因为苛捐杂税太重,这是表象。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百姓的耕田太少了、产出太少,耕田大部分集中在宗室皇族、士绅手中了。    不将田地给弄出来,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杂税,都无济于事。    崇祯这段时间看过户部的记载,北方夏麦秋粟亩产2石,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3石,这么算下来,平均亩产两石半,也就是380斤左右。    而人均不足2亩田地,算下来也就700斤左右,这还只是稻谷,再加工成米,估计只有500斤。    古代农民可没有大鱼大rou,油水少,一个人一天一斤大米都不够,这些米也只有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若是遇到水灾、旱灾、蝗灾等等的,能一日三顿粥都是奢侈,更别提朝廷重税和士绅官吏的层层盘剥了。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百姓有更多的田地,产量不够,那就田地地数量来凑。    人均两亩不够,那就三亩、五亩,甚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