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_2.28章 地摇震峰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8章 地摇震峰顶 (第2/8页)

制备这种粘合剂的原材料很廉价,也就是包括秸秆在内的一些草本植物。

    在南国,因为降水因素,植物纤维自然分解会让沙土板结化。而在干燥的西北,胡杨百年不死,死后百年不倒,倒后百年不腐。

    自然条件不支持某个过程快速转换,人类应该思考加速某个过程,从而让自然恢复平衡。

    在关中黄河流域水资源充沛的地方,西经联已经兴建了大量的反应池,对秸秆等原材料进行处理。通过西北方向专列运往荒漠地区。

    这一套沙土固化产业链技术,虽然是卫铿从主世界内直接抄来的,但是并不是黑科技。在神州位面的二十年前,就有一些大学做过相关研究,就做出了粘合剂制造方法。只是啊!出于成本,该项技术一直没有工业化运用。

    只能小规模生产,成本就高的不可以接受。而现在即使是大规模生产,降低了成本后,也并没有竞争力。如果维持农田,一亩的成本依旧是高达万元。而且还是要持续投入的。如今的市场,似乎找不到商业理由去做。

    而主世界,也是在23世纪后,随着机械化生产力的全面提高,信息网络让城市居民能够控制更广阔的外界区域,在人民日益增长‘土地支配’欲望下,这种荒漠培植技术才出现了市场化可能。

    【不要用21世纪消费观来评判23世纪人的消费观,正如同二十世纪刚刚工业化的东方人不理解的几十年后会有“昂贵塑料小人”“几十万黄金卡片”这种玩意。而西北这一亩地长一年长不了几个草的东西,在23世纪恰恰是被城市居民们追逐的理财产品。】

    27世纪的卫铿家里也有那么一块地,全自动化管理。

    这样地就如同“祖上留的现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