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642节 (第6/6页)
托马斯,希望利用他的速度来破局。 对凯尔特人来说,让托马斯破谋杀紧逼是最理想的情况。 但事情往往不会像他们想得那么顺利,因为尼克斯会从防接球开始来避免让托马斯轻松接球。 即使他接到球,要想从这种防守中脱身,也是困难重重。 许多国篮的老球迷对于国家队的老背锅侠刘炜留有一个错误印象:被全场紧逼的时候,他运球过不了半场。 事实上,这种印象很刻板,但也不能怪球迷,因为刘炜确实屡次在关键时刻被对手逼到掉球错失好局。想想周先生对阵波兰的边线球,如果让你知道真相“周先生的传球其实还不错”,你能接受吗?怕是不能。 为什么刘炜会留下那种印象?因为他在位时,国家队没有可靠的一号位替补,所以他每场比赛都得被30-35分钟以上地狠糙,初期没问题,打到最后阶段,体力槽就撑不住了;其次,是最关键的一点,真正让国篮对全场紧逼畏之如虎的原因,是姚眀时代国内培养的小前锋是清一色的3d工具人,这些人多数不会运球,没法在对手使出全场紧逼的时候到前场接应,让后卫一个人面对对方的全场紧逼,这压力太大了1。 因此,即使凯尔特人每个回合都能接到球,想一个人破掉尼克斯的谋杀紧逼,也是妄想。 这点在1988年的东部决赛上就已经证明了。 只不过现在的尼克斯,比两年前更有底气,也更有经验。 罗杰斯希望托马斯为伯德和桑普森争取一点时间,尽量撑过这五分钟。 但,头一分钟,凯尔特人就把球带到前场一次。 而且,托马斯直指篮筐的快速进攻,最终被斯蒂文斯扑出来的封盖撞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