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这个病,有些复杂 (第6/6页)
复了,住在客栈里不出门,急得顾诚、孙十八又开始东西南北中里抓药。 顾正臣劝说梁家俊先行一步,可梁家俊说什么都不答应。 就这样,病来病去,原本从宿迁到淮安府山阳县只需要两三日水程,硬是拖长到十二日。 山阳县,是一个作为附郭县。 所谓附郭县,简单来理解就是将县治附设于府城、州城的县。 也就是说,山阳县不仅有个知县衙门,还有个知府衙门,因为这里也是淮安府的府治之地。 山阳是重镇,扼守淮河、大运河要道。 朱元璋自然清楚这里的重要性,早在洪武二年,就设了大河卫镇守。 镇淮楼、总督漕运公署、淮安府衙、山阳县衙首尾相连,居于城中轴线之上,这是一座新府衙,建造于洪武三年,是当时淮安知府姚斌以元代沂郯万户府和五通庙为基础改建而成。 镇淮楼上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又名鼓楼。元时悬挂的“南北枢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已不见踪迹。 顾正臣、梁家俊行走在城中。 梁家俊指向不远处:“那里就是漕运公署。” 顾正臣停下脚步,看了看东面漕运公署的方向,转过身看向西面,看着一重重民居,轻声问:“梁兄,你知道那里是什么人住过的地方吗?” 梁家俊看了看,笑道:“那里是寻常民居吧,即使是一些大户,也多寂寂无名。” 顾正臣摇了摇头,走向那一片民居,肃然起敬地说:“这里住着一位姓周的先生,他将一生都献给了这片土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