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章 郑成功 (第3/5页)
郑成功贴近地图看,“在哪里决战?” 守序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名,抬头看向郑成功,“肇庆羚羊峡对水运的制约太大,越过肇庆向西进攻有难度,对我方最有力的决战地点应当是广州城下,但那样对广州府百姓会造成很大伤害,所以我把预定战场放在三水县。” 郑成功皱着眉头道:“鞑子分三路进攻,通常应当由我方发起攻击,在相隔甚远的战场将敌军各个击破。” 守序点点头,向郑成功解释。 郑成功说的是面对向心攻击时的内线作战原则,利用内线的机动优势在敌军从战略包围圈发展战役包围圈之前,粉碎敌军的攻势。 但这样做有个问题,联邦陆军战斗力基于庞大的后勤纵列,部队携行辎重只能满足从水运终点至战场的战术运输,战役输送必须靠船,而且最好是可靠的内河航运,而不是受天气决定的海运。海上一场风暴可能会葬送陆地一场战役,郑成功对此有深刻的教训。 广东除了珠江三角洲之外的地区多为山地,地形崎岖,如果把主力放到江西,有梅岭阻隔,没有可靠的水运,守序在广州积蓄的能量将会有相当一部分消耗在路途中,福建也是同理。 包括郑藩在内的外围各部队屏蔽了鞑靼人的有效侦察,少数细作的消息什么传言都有,根本不能作为鞑靼人指挥作战的依据。 多尼和罗可铎很有自知之明,他们吸取当年尼堪的教训,不敢挥军急进,老老实实在大路上一座城一座城地啃骨头。 鞑靼人的三路军队相隔太远,无法即时通信,也就根本无法配合,对岳乐来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稳守梧州至肇庆一线,等待多尼和罗可铎进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