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娇养太子妃 第26节  (第2/6页)
风若不严惩,国将不国,贻害无穷!”左丞相刘永拱手,“臣提议,或可另设一监察机构,独立于六部,与御史台互为掣肘,确保吏治清明。”    话音落下,户部尚书周明平上前一步,“丞相之论,恕微臣不敢苟同。御史台自古便为监察百官之要地,其责甚重,不必多言,若因偶现蠹虫,便轻言增设,恐非治本之策。再者,增设机构,耗资靡费,且权责如何界定,与御史台何者为尊,皆为难题,还请陛下三思。”    “微臣与周尚书观点一致,当先整顿御史台,去蠹存良,方为上策。”    殿内臣工们各抒己见,面上一片平和,实则暗流涌动。    永熙帝心下已有论断,却是习惯性朝下首的太子看去。    太子八岁那年,永熙帝便在御案旁添了套桌椅。    每日早上,他带着太子一起上朝,待朝议结束,他在御书房批折子,太子则在偏殿与太傅学习诗书礼乐、治国道理。    这孩子打小就稳重老成,虽少了几分活泼,但克己复礼、勤勉刻苦,从小到大,无人不赞——    也正是因着有这么一位聪颖勤勉的储君,朝中那些催促永熙帝广纳后宫,繁衍皇嗣的声音也逐渐平息。    眨眼数年过去,当年那个还不到桌子高的小小孩童,一步步长成如今芝兰玉树、端正持重的儿郎。    只要再等五年,小女儿及笄,皇长孙估摸着也诞生了,他便能安心将皇位传给太子,和皇后出宫游山玩水、颐养天年……    永熙帝满眼慈爱地看向儿子。    却见往常议政都全神贯注、目光如炬的太子,今日眉宇间似有一丝恍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