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八章 广场协议 (第2/5页)
地。而与此同时,日元的汇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与购买力相比,日元的币值就显得严重低估了。日元低估的结果,是日本商品相比欧美商品,尤其是相比美国商品,有了明显的价格优势,这一点与后世中国商品的情况颇为相似。 与日本类似,二战的另一个战败国联邦德国在此时也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大量德国制造的商品行销全球,侵占着英美等国家的既得利益。 与日本、德国的高速增长相对应,英美等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滞胀,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经济刺激手段,却仍然无法让国家走向振兴。英美的大财团经过研究,认为本国经济的萧条主要来自于日、德的竞争,而日、德的竞争优势,又在于它们“cao纵汇率”,低估币值,实行变相的倾销。 上述的指责,又与新世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指责如出一辙,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这也是一个证明吧。 为了打击日、德的出口,1985年9月,美、日、西德、法、英五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俗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日元、马克对美元实施升值,从而改善美国的外贸条件,遏制日本、德国商品的竞争力。这个协议对于日、德的经济是不利的,但他们却无法反对,尤其是日本,作为在政治上完全依附于美国的一个附庸,只能眼睁睁地等着别人剪自己的羊毛。 广场协议之前,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为250比1,在三个月时间里,汇率便上升到了200比1。至1986年年底,更进一步上升至152比1。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导致了日本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原来250日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