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九章 考试不一定是有效的 (第4/5页)
这边,就不一定了。当然了,我也不是说蔡教授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什么错误,在研究生考试之前,向自己比较中意的考生指点一下考试范围,这在很多学校都是默认允许的。蔡教授如果这样做,也不能算是什么特别不合适的行为。” “您是说,蔡教授向杜晓迪透露了考试范围?”蔺思源逼问道。高磊的暗示其实已经说得很明显了,但蔺思源还是需要让他直接地说出来。你要举报不良行为,就别跟我玩什么暗示,到时候我们查过了,你又说你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这不是蹓着我们玩吗? 在蔺思源心里,其实也是同意高磊的判断的。的确,给自己中意的考生提前划范围,在时下的研究生招生中是很普遍的事情,校方对此也是赞同的。此时的研究生招生有点像后世说的自主招生,只要导师对你满意,分数什么的只是浮云。为了应付一下考试,许多导师都会提前给学生透露一点信息,让学生考得好一点,这样招生的时候障碍就少一点了。 导师招收研究生是给自己干活的,研究生未来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所以导师并不会放松对研究生质量的要求,会提前对考生进行面试,选择那些有潜力的学生招收进来。 当然,这种方式也给拉关系走后门创造了条件,随着研究生导师数量的增长,导师队伍里的臭虫越来越多,再维持这种自主招生的方式就不合理了。所以到新世纪之后,研究生招生的客观性就逐渐提高了,导师在招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小,这就是后话了。 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导师漏题这种事,毕竟只是潜规则,是不能拿出来公开说的。如果高磊直接举报蔡兴泉在研究生考试中向考生漏题,而调查结果又能够予以证实,那么一旦把这一点写入调查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