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_第569章 劫富济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9章 劫富济贫 (第2/7页)

家财政税赋收入,一不用养兵,二不用养地方官吏,三不用于百姓,每年近千万贯价值的税赋,其实就两个用处,供养皇帝和宫廷开支、养京官,其二,用于战争开支。如果不打仗,那么一年近千万贯的财政收入,其实是绰绰有余的。这也正是为什么隋朝立国十九年,其间打了好几次大仗,可最终却也仍然能靠着每年千万贯的税收,依然能够打造出一个开皇盛世的原因所在。

    可现在不行了,新朝的各种新政,处处都与原来的策略不同。

    朝廷的税赋除了供养皇帝和宫廷以及京中百官外,还得供养几十万北衙禁军,以及府军、边军的职业军官们,此外地方官员的薪俸也已经纳入国家财政支出,另外原来一直不用付钱就为朝廷工作的那比官员数量多出十倍以上的吏员,也算是有了编制,也纳入了国家公务员的行列,他们也是有了正式的薪俸,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加上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办公费用等等,都是相比于过去额外的支出。何况,新朝已经取消了劳役,朝廷要兴建工程项目,征召民夫还都得支付民夫们薪水。

    北衙禁军做为职业军人,待遇相对优厚,平均每个士兵每年的军费是五十贯左右,计算下来一年就得一千七百五十万的供军费用。这还没计算生战事的战争支出,而边衙与南衙的边军、府兵虽然不是职业军人,可也有不少的职业军官,要维持这两衙的几十万军队,一年也需要不少钱,合算起来三衙的军费一年起码得两千万,还是非战时。而易风给官员们加薪,给吏员们薪水,虽不如供军花费这么大,但加上宫廷的开销,一年也起码得要一千万左右。

    仅仅是每年的军费加上官吏俸禄和宫廷的开销,一年就得三千万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