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夫人的荣华富贵 第102节 (第7/10页)
, 为何此前从未有人正式思考过呢? 就算偶尔有靠谱的人发表靠谱的看法,那往往也都是他们自己当了县令,去了地方上, 经过反复尝试, 然后终于带着当地百姓取得一定成果——也就是说,都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但很难找到一些像样的像指导读书人如何考科举一样当县令的书。 思玉就觉得自己应该去在意这个问题。 这不是巧了么?关于“扶贫”, 万商还真能说出点什么来。 因为在万商生活的时代, 她的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扶贫工作。而正是因为国家的这份重视,哪怕万商本人并不在体制内工作, 她本人也不是生活在贫困地区需要被扶贫的对象,但日积月累地接受相关讯息,万商的脑子里真就装着一些干货。 当然,她脑海里的“知识点”都是松散的,这里记了一点点,那里记了一点点。 不过现在和思玉聊天也够用了。反正万商只为启发思玉。 用万商的眼光来看,这个时代中的人,除了权贵,百分之九十九的百姓都陷在贫困之中。而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想要叫他们实现万商眼中的脱贫,这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只是叫百姓的日子稍微好过一点点,这还是很有希望做到的。 就像是万商她们开的送鸡铺。只是给百姓送几只鸡,对权贵来说,几只鸡算得了什么?可是百姓得到了这微不足道的好处,他们就发自内心地觉得日子比以前好。 万商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扶贫这个事情,首先要弄懂百姓为什么贫困。比如之前世家的族地所在,其实当地百姓的日子非常惨,因为他们的土地被世家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