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86节 (第1/6页)
庆历十三年的大宋,充满了积极向上。 经济文化科技全面发展。 教育普及率也慢慢提上来,并且正式开始三年义务教育。 这一个提议是在庆历十三年年底,赵骏于崇政殿常例会议上跟赵祯做出的提案。 希望开始六年义务教育。 他认为,现在已经是开展小学义务教育的最佳时期。 首先是国内经济发展迅猛。 在景佑年间,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不过四五亿贯,税收也才七八千万贯。 并且大部分税收都要负担沉重的军费,根本难以发展教育。 但随着这些年改革效果愈发显著,国家的财富以及生产力翻了数倍不止,年财政收入达到了五亿余贯。 虽说财政收入越高,需要花的钱反而越多,比如前些年就定下地修复北平城的问题。 还有各地铁路网的修建,科技方向的投入以及水电站工程建设等等。 不过教育是基石,再穷不能穷教育。 因此纵使各方面都要花钱,一旦开放义务教育,势必会大量增加财政支出,也得把这个钱花下去。 否则拖得太久,只会让教育越来越落后,拖慢国家的发展速度。 其次就是教育进程问题。 由于全国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体系教育虽然已经完善,但学费高昂,能上得起学的只能是小康家庭往上走。 大宋现在确实富裕,可并不是说全面富裕,而是指大部分人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不至于再像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那样,为食物而担忧。 可广大的农民阶级当中,由于粮食价格并不高,单纯种地只能保证饿不死,不可能完成脱贫致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